发布时间:2023-09-26 15:01:51 来源:科普一下【初爱教学视频高清】(2023已更新)(哔哩/哔哩) 作者:休闲
6月10日是今年北京“高考第四天” ,也是北京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考生从思想政治 、历史 、高考地理、地理度适都特物理 、卷难化学 、新体现首生物6门中,专家中稳中求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北京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考最后一天。随着当天下午5时地理科目考试的地理度适都特结束 ,2023北京高考正式落下帷幕。卷难
6月11日上午,新体现首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获得了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及多位基础教育教研专家对北京地理卷试题的专家中稳中求解析。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指出 ,北京2023年北京等级考地理卷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高考结合首都基础地理教育实际,深化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突出“北京特色” ,注重从情境素材 、素养考查、能力任务、信息表达等方面系统设计 ,创新测评体系。试卷整体布局合理,难度稳定,对教学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促进高中教育与高校人才选拔的衔接。
基础教育教研专家则提到 ,地理卷试题密切结合北京市地理教学实际,试题难度适中,稳中求新 ,体现首都特色 。试题注重基础性 、综合性 、应用性和创新性 ,密切联系生活 ,创设真实、鲜活的情境,突出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发挥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选拔和育人功能,对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以下为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对地理卷试题的具体解读 :
彰显价值引领和全面育人 ,丰富地理情境素材体系
专家指出 ,北京地理卷立足时代发展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地理内涵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试卷第3、5 、12、15 、20题引导考生理解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 、扩绿等具体要求,引领考生认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使命在肩 ,责任重大 。
同时 ,北京地理卷聚焦美丽乡村,让考生感受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专家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议题 。第16题着眼于北京乡土地理资源,聚焦密云水库上游蛇鱼川流域的产业发展与流域整体生态治理,渗透河湖林草综合治理的理念,引导考生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谋划家乡建设 。
北京地理卷还厚植爱国情怀 ,意在激活地理素材红色育人基因。试卷用鲜活情境坚定考生理想信念,涵养考生道德品质。第8、9题以钓鱼岛观日出为情境,强化考生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认识 。第15题从京藏高速切入,关注十余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激发考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斗的责任感。第20题引入革命圣地延安的小微绿地建设案例,突出新时期革命老区发展的实践探索。第17题我国为巴哈马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展现我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此外 ,北京地理卷落实全面发展要求 ,探索地理情境中的“五育”融通设计。试题情境设计探索从地理视角阐述“五育并举”,特别是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通 ,落实全面育人理念 。第10、11题用工业上楼现象展现工业生产劳动的变化规律 。第16(2)题以收集水质监测数据为情境 ,鼓励考生结合地理原理和规律开展创新性劳动实践 。第20题巧妙地将体育和美育理念在小微绿地中展开碰撞 ,倡导考生在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的同时感悟都市环境之美。
兼顾人才选拔和导向教学,深化地理素养考查体系
专家表示,北京地理卷丰富了素养考查路径,使考生能够去展现创新意识。试卷第20题设计开放性、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融合试题 ,鼓励考生自主建构,提出观点 ,突出对考生地理全素养的融通考查。第16(3)题设问灵活,适度开放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激发考生创新潜力,为不同水平考生充分展现地理素养提供良好平台 。
北京地理卷还强调活用化用教材,从而促进教考良性互动。地理卷试题重视挖掘与教材的内在联系,结合教材案例、课题 、活动、作业等素材进行再设计 。第1、2题和第8、9题将教材内容与学习生活 、真实案例结合创设问题。第19题与教材中我国东北林区和非洲刚果盆地森林采伐的案例异曲同工,引导考生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
此外,北京地理卷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积累,体现了“双减”理念 。地理卷试题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展现考生十二年来的地理学习积累。第17(1)题要求考生分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第18题选取的区域背景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南极半岛。第1、2题中涉及的二十四节气是考生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 。测试内容围绕学科主干 ,为持续落实“双减”创造良好环境。
基于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 ,建构学科能力考查体系
专家指出,北京地理卷试题还很注重对地理要素的全面辨识与综合分析的考查。地球表面有诸多自然和人文要素,地理卷第13 、14题和19题等需要考生全面辨析区域中地形、植被、河流 、湖泊等要素的分布特点和综合特征 ,引导考生既要全面认识各地理要素 ,更要综合认识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地理卷试题对地理现象的演化过程与资源价值也进行了考查 。地理现象和景观均有其演化过程 ,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第12题以统计图的方式 ,揭示了矿产资源消费数量随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19题以讲述人物故事的方式,展示出大西洋森林被破坏而后逐步恢复的过程 ,引导考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现实价值 。
地理卷试题还对地理区域的作用方式与动态变化也进行了考查 。面对不同区域的时空差异,地理学强调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方式、地域分异规律等。对此,地理卷第5题要求考生分析湖泊、暴雨和砂质纹层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第7题考生通过山地植物分布特点进行空间推理,运用垂直地带分异推断位置信息 。区域的地理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第17(2)题聚焦岛屿形态,以及风对岛屿的形成作用 ,体现区域地理条件对区域特征的影响。
注重人文关怀和形式创新,拓展地理信息综合表达体系
专家指出,今年地理卷试题延续北京特色,图文丰富多样 。图像设计体现近年来北京卷风格 ,适应北京考生视野宽 、思维活、知识广等特点 。试卷中地理信息表达形式多样 ,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值线图 、手绘图、数字高程地图、应用场景图等。图像内容详实,清晰易读,规范美观。
今年地理卷还体现了人文关怀 ,材料对考生来说亲切易读 。图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注重提高考生审美体验。第1、2题中 ,从学生视角进行设计和表达的网页截图,拉近试卷与考生的距离,适度缓解考生紧张情绪。第19题延续地理故事的叙述,激发考生阅读兴趣 。
另外,今年地理卷试题注重形式创新 ,内容新颖直观。地理卷第10、11题结合建筑剖面的透视效果,将抽象的空间形态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认知 。第7题运用平面俯视图展现保护区山地植被状况 ,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山地垂直自然带的表现形式。